廉政文化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廉政文化 >> 正文

家风正 民风淳

2018年11月20日 11:30 

“吾族有畏天家学,爱人之学,谦虚朴素之学,后世子孙能以畏天为学,爱人为道,谦虚朴素为家风,庶几无陨。先人之训矣。” “人患不读书,不患读书而君相不知。人患不学道,不患学道而仙佛不渡。人患不积德,不患积德而天地鬼神不敬。人之修身寡过有三等:生而知戒慎恐惧者,上人也;遇患难后而知戒慎恐惧者,中人也;遭患难而不知戒慎恐惧且资其豪横者,下人也。……”这是淄川高氏族长二十世孙高庆泉在清明祭祖时,为高氏族人讲述高氏家训、家风故事。
    淄川高氏家族明朝初年由蒙阴迁来淄川城北月庄村,勤俭持家,忠厚仁义传承,从二世高彦祥开始,勤耕织纺,不忘施善乡里,日子过得逐渐富裕起来,三世高鉴读书刻苦用功,参加科考成为庠生,享受官府俸禄,远近闻名,成为淄川高氏文学发端人,四世高宽更是好义乐善,弘治十四年捐资重修宝塔寺,到了六世高冔,号称仰黉公,夫唱妇随,勤耕纺,家境逐渐富裕,一置田2000亩,如同官府人家一样,治家有方,夫人相助。嘉靖丙寅年淄川大灾,粮价奇高,被饿死的人非常多,仰黉公与夫人高王氏商议:“天岂独令吾一人有粟乎!”于是号召乡里饥饿者百余多人,每天到家里吃饭,使绝大多数人都有活命;对那些饿死的给棺材,死后暴露的给以掩埋。相亲邻居有纠纷打官司者,高冔总是劝解,找他们到家中喝场酒劝说一下就化解了,他为人处事坚持公道,总与人和睦相处,从来没有过节。其父和长兄早年去世,仰黉公与夫人高王氏掌起了家庭重任,关照两个弟弟、侄子娶妻成家,分给家产,从不见高王氏有难色。高王氏更是善良贤淑,精心持家,庄严不可冒犯,家庭内外收获,无人敢侵占。人称淄博“第一女人”,她的事迹在《淄川县志》《济南府志》《山东通志》都有记载。她教子有方,把独生子高汝登培养成了淄川大善人,称“高老佛”,敦仁好施,倡导修缮学堂,修建五里河大桥、加固灵虹桥、屡次捐资,从不吝啬。车马工具供邻居使用,甚至主动让他们用,丢了也不过问。自己穿着素,衣服不破不换;路上行走遇有石头,必弓腰捡起放到一旁,便他人行走;遇事忍让,勤于修身,忠厚传家。曾为淄川两赈济荒,为淄邑代纳皇粮三次。明清期间人才辈出,科甲相继,高举万历庚辰科进士,成为高家第一个进士。历任河南道监察御史、都察院佥都御史,巡抚浙江,政绩卓著,贤良著称,朝野闻名,在完县、蒲圻两地政绩卓著,百姓感恩,建有生祠,巡抚浙江期间民感其恩,建“抚浙去思碑”纪念,赞颂“抚浙五载,东南半壁,英若覆盂,所建功绩与日月并耀”。高举累世贻模,仪刑海内,景行行止,为三不朽矣,其政绩载入《浙江通志》。高玮、高珩同时中举,曾有“一科两个举,一门五进士”美誉。高氏家族明清鼎盛,素有淄邑四大家族,八大乡绅之称,成为淄川名门望族。
    “宽仁厚德,和谐睦邻,勤俭笃学,孝悌诚信。开拓进取,创先争优,凝心聚力,实干兴村。”“凡我族人,勿忘祖训,所宜所戒,略陈大端:宜畏天命;宜奉王章;宜敦孝友;宜济人物;宜勉谦和;宜安懦拙;宜守耕读世业;宜遵淳朴家风;宜待人人大度;宜持事事小心 。戒杀生;戒邪淫;戒傲,戒贪,戒赌;戒斗,戒懒,戒奢;戒无信无礼;戒不孝不仁。”这是镶嵌在月庄村文化广场康熙三十二年高氏祖训(十宜十诫)和村风村训,东西横卧,历历在目,昭示人们行大道,倡高风。
    好家风带来好民风,好民风促进好村风。历经沧桑的月庄村,积淀了浓厚文化底蕴,世世代代传承着优秀家训家风,施善如流,绳绳相继。村两委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,开设道德大讲堂,建设村史馆,开展了“好媳妇好婆婆”、“五好家庭”、“立家规树家风”、“四德工程”、“家风村风行风”等争创活动,村风村貌换人一新,曾多次受到市区表彰,村民生活蒸蒸日上,月庄村的儿女们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,谱写着崭新的华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