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政文化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廉政文化 >> 正文

做官当学于成龙 坚守清廉铸新风

2018年09月29日 10:10 

清朝名臣于成龙在二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中,始终清廉自守,多行善政,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深得百姓爱戴,百姓称颂他“于青菜”、“于青天”, 被康熙皇帝誉为“天下廉吏第一”。他名为官,实为仆,真真正正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为百姓服务上,逝后三百年,美名流传至今,正可谓“为官清廉万古流芳”。

《聊斋志异》中有一篇《于中丞》的故事,是蒲松龄在康熙年间跟随孙蕙在江南做幕宾时,记录的于成龙巡抚高邮和出任广西罗城知县时查办的两起盗窃案件。在江南一年多时间,蒲松龄厌恶官场勾心斗角,尔虞讹诈,以大欺小,贪赃枉法、愚弄百姓的丑恶现象,曾为孙蕙喊冤打抱不平,曾代孙蕙拟草信启、奏章90多篇及处理公文信函等,可以说这次幕宾经历让蒲松龄过足了“官瘾”,也改变了蒲松龄想要一生做官的念想。此后一心创作30余年,使一部奇文《聊斋志异》名扬天下。

《于中丞》故事中描述,身为朝廷中丞大人的于成龙,巡抚途中竟然到县衙查办盗窃案件,为当地县令解除了“烫手山芋”,这样一个“小案”,中丞大人却亲自到田间、街坊察访询问,追查盗贼下落,并一网打尽。身为罗城县令,去邻县出差,本不属于他管辖范围之事,可这对工作负责“一根筋”的于大人,竟然派衙役跟踪盘问,探听虚实,并到当地衙门核实。但衙门中的官员怕丢乌纱帽,怕影响年终考核“政绩”却不说实话。于成龙与当地衙门官员如此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风,当下官员应认真体会,从中感悟并对照深思。

官职越升越高,生活却越来越简朴,于成龙带头实践“为民上者,务须躬先俭朴”。去直隶,他“屑糠杂米为粥,与同仆共吃”,在江南是“日食粗粝一盂,粥糜一匙,侑以青菜,终年不知肉味。”江南百姓因而亲切地称他作“于青菜”。为官20余年,只身天涯海角,不带家眷,这是何等境界?不知当下官员读罢聊斋先生笔下《于中丞》有何感想?那些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的“父子兵”、“兄弟帮”、“夫妻档”官员与于大人又如何相比?

于成龙始终秉承爱民宗旨,秉承知行合一执政理念,无论官职大小,面对任何困难,只要是为了百姓,顺民意,符民心,他都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对待。在侦破案件时,善于细查踪迹、奇思巧谋、合理推断。别人断不了的无头案,他能断得了,百姓称他铁面无私,民间还流传着“鬼有冤枉也来伸”的歌谣。如此勤政敬业的高尚品德、廉洁清正的浩然正气和爱民如子的赤诚情怀,实为官员之楷模,人臣之标准!

虽然人物事件发生在300多年前,但至今仍有鲜活的教育意义。俗话说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从政为官应以清廉为本,心系百姓,忠诚党的事业,牢记“四个意识”,锤炼干事创业能力,以榜样为标杆,以人民满意为自己的奋斗目标,处处起到“领头羊”作用,争做新时代“于中丞”。无论是被“拿”下的大大小小的“老虎、苍蝇”,还是正在工作岗位上履职的党员干部,对照于成龙的事迹,扪心反思,当有所触动。